福建晉江: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做強新時代“新僑牌”
福建晉江: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做強新時代“新僑牌”
近年來,晉江市委統戰部緊扣“根”“魂”“夢”新時代僑務工作主線,圍繞“凝僑心、聚僑智、匯僑力”,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內外新生代的合力和智慧,為傳承弘揚“晉江經驗”貢獻新生代力量。
一、組織架構“點面化”,以有形抓手涵養僑青活力
堅持以工作保障機制為推手,以品牌社團為引領,推動海外組建各級各類青年網格,形成“點線面”交匯的涉僑全市青年組織網絡。一是建立協調機制,出臺《晉江市新時代僑務工作實施方案》,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僑務工作專題會議制度,統籌推進華裔新生代工作,提升整體合力;二是做強品牌社團,組建海聯會、世晉總、世晉青、晉江留聯及海內外晉江社團,其中世界晉江青年聯誼會成員目前已有理事547名,遍布35個國家和地區,晉江留聯發展會員275名,留學足跡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三是組建青年網格,出臺《關于加強港澳青少年工作的實施意見》,15個海外市級同鄉會及多個鎮級同鄉會均成立青年會,東石鎮、龍湖鎮成立僑界青年聯誼會。
二、聯絡聯誼“品牌化”,以鄉情引力增進僑青交流
堅持改革創新,緊緊圍繞大團結大聯合的目標,創新形式、深化內涵、鞏固品牌,不斷拓展華僑新生代工作的廣度和深度。一是“搭平臺”聯誼。創新成立福建港澳青年交流基地(晉江),配套舉辦“晉江經驗”主題交流會、青年籃球交流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八個一”活動,切實提升港澳青年交流創業實效。開辦“云僑匯智班”,為90名營員提供集僑益維護、政策解讀、項目對接為一體的線上綜合僑務服務。二是“請進來”聯誼。舉辦6期“世界晉江青年發展論壇”“我鄉我情”“閩僑精英故鄉行”等品牌活動,利用安海“三大節慶”等民俗活動,促進新僑回鄉回國,感受祖籍地風土人情與家鄉發展。三是“走出去”聯誼。積極開展“情源晉江”“我的未來不是夢”“僑心向黨 青年向上”等品牌活動,與當地海外新生代進行互動聯誼和文化交流生分別到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及香港、澳門、臺灣等不同國家(地區)交流。
三、招才引智“項目化”,以要素聚集吸引僑青回歸
堅持統籌推進,強化要素保障,構建人才引進、項目招集、載體建設、政治安排多位一體的引資引智格局,系統化推進新生代發展資源回歸。一是夯實基點基地。建設“世界晉江人家園”總部,打造集人才引進、項目回歸、交流聯誼和文化傳承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建設“晉江市海外人才智庫”,聘請37位鄉賢為第一批“引智大使”,建立健全海內外新生代人才數據庫。成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推動成立晉江市留學人員創業園、世晉青創新創業基地、4個海外招才引智聯絡站、8個留學人員海外聯絡站,促進優秀新生代回鄉發展。二是突出項目虹吸。策劃“鄉賢+”同心圓項目,在香港、澳門、菲律賓設立招商聯絡點,組織100余名鄉賢線上參與招商“云推介”,舉辦招才引智對接會等,累計吸引20多名海外僑胞人才“反哺”家鄉,促成在晉投資項目19個,總投資額超120億元。推動5個“同心杯”留學人員創新創業項目落地三創園,晉江市獲評福建省“海歸之家”示范點。三是強化政策保障。出臺《晉江市海外人才服務管理若干措施(試行)》,做好做優新生代海外人才回鄉服務保障。聯合市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6部門共同出臺《關于建立僑胞僑眷及港澳臺胞權益司法保障互動機制的實施意見》,細化在涉僑祖墓、捐贈、拆遷、土地、企業發展權益方面的制度安排及服務措施。優化政治安排,積極吸納海聯會、世晉青、晉江留聯中的優秀青年代表進入各級政協,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出謀獻策,其中,晉江市政協港澳委員34名,45周歲以下青年16名,占47.1%。
四、思想教育“精準化”,以僑鄉優勢激發僑青認同
堅持緊跟新時代發展浪潮,結合本土僑鄉文化,不斷拓寬宣傳媒介、創新活動形式、拓展活動規模,增進海內外新生代“根”“魂”“夢”的情感認同。一是活化僑鄉文化熱,開展“僑鄉文化名鎮名村”創建活動,目前已建成1個市級、4個鎮級、7個村級僑史館及40多個涉僑紀念館、陳列室,為開展新生代交流活動提供學習考察基地;在“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之際,策劃推出鄉賢談“晉江經驗”專欄20期,廣泛宣傳晉江鄉賢“情系故里、造福桑梓”的事跡;聯合《晉江鄉訊》宣傳華僑事跡108例、菁英專訪47篇,開設世晉青“菁英show”“美好晉江”等新生代宣傳專欄,廣泛宣傳華僑事跡和家國情懷,激發新生代愛國愛鄉情懷。二是興起回鄉尋根熱,首創“尋根之旅”全國“五級聯辦”新模式,共舉辦38場“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18個國家(地區)、3220名青少年回鄉尋根謁祖。打造常態化疫情下的工作突破點,疫情期間組織3期“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354人“云端”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是抓準回國教育熱,落實符合規定的華僑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同等入學政策和“三僑生”升學照顧政策,2017年至今共為參加中、高考的46名“三僑生”出具升學照顧身份證明;促成7所晉籍華僑華人聚居地學校與晉江本地學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推動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成為華文教育培訓實踐基地,組織到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招生工作,2017年至今共有112名來自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的華裔學生來晉深造。四是做優母語傳承熱,打造“親近母語”工程,創新推出“說咱閩南話”APP,吸引海內外注冊用戶超10萬人,做強維系海內外新生代情感共鳴的語言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