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統戰

本版圖片由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提供(除署名外)

種玉堂
種玉堂坐落在漳浦縣赤嶺畬族鄉石椅村,是漳浦藍氏也是臺灣漳浦藍氏宗親的總祖祠。漳浦藍氏歷史上最顯赫的當屬清代藍理、藍廷珍、藍鼎元,分別被康熙、雍正、乾隆譽為“平臺首功”“治臺名將”“籌臺宗匠”,為“保衛臺灣、開發臺灣、治理臺灣、建設臺灣”作出卓越貢獻,被后人稱為“藍氏三杰”。在臺灣的藍姓宗親現有5.6萬多人,散居在臺北、高雄等地,大部分屬漳浦“種玉堂”藍氏的后裔,“藍氏三杰”的故事在臺灣傳頌,并吸引許多藍氏宗親千里迢迢回種玉堂尋根謁祖。

晉江經驗館
晉江經驗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介紹“晉江經驗”的專題館。共6400平方米的展覽展示區,通過影視、珍貴圖片、實物展示和情景再現,展示了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為核心內涵的“晉江經驗”的實踐探索,以及晉江市踐行發展“晉江經驗”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尤溪朱子文化園
尤溪朱子文化園是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中心、中華朱子學會研究基地和國家4A級旅游景區,近年來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平臺已連續舉辦了六屆《海峽兩岸朱子文化論壇》,致力深化兩岸交流、促進融合發展,成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基地。

武夷山朱熹園
武夷山朱熹園又稱武夷精舍,由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創建,是他生活、著書、講學長達40余年的地方。如今,這里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部分,也被譽為朱子理學的“搖籃”。
福建武夷山朱子文化底蘊深厚、朱子文化遺存豐富,在兩岸朱子文化交流方面獨具優勢,被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稱號,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和朱氏宗親尋根拜祖、旅游觀光之地,每年吸引大批臺灣同胞以及東南亞宗親僑胞來訪交流。

福建平潭68海里景區
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68海里景區位于澳前鎮東澳村,景區主島是猴研島,這里與臺灣新竹南寮漁港相距僅68海里,是祖國大陸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用花崗石圍砌而成的一枚郵票已成為島上的打卡勝地,來到猴研島的游客無不在此留下各自靚麗的身影。

福州三坊七巷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坐落在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是目前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從這里走出的名人志士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過重要推動作用,如林則徐、沈葆楨、嚴復、林旭、林覺民等。
作為福州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也充滿“統戰元素”。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總部就在黃巷72號。福州臺灣會館、福建華僑主題館、福州畬族館等坐落于此,唯美客文創聚落成為福州鼓樓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踐創新基地。

廈門大學校史館陳嘉庚雕像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先生,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今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愛國興學,投身救亡斗爭,推動華僑團結,爭取民族解放,是僑界的一代領袖和楷模。在半個多世紀的奮斗生涯中,他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作出卓越貢獻,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他為興辦學校,特別是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傾注了大量心血,培育了眾多人才,被師生尊稱為“校主”,在海外僑胞中樹立了為祖國、為家鄉興辦教育的光輝榜樣。

莆田湄洲島媽祖雕像
莆田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誕生地和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媽祖信仰歷千年而不衰,媽祖宮廟遍及世界各地。媽祖文化體現了“立德、行善、大愛”,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結海內外華人華僑的精神紐帶。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從湄洲媽祖祖廟直接或間接分靈的媽祖宮廟近萬座,遍布五大洲47個國家和地區。圖為莆田湄洲島媽祖雕像。

臺品櫻花茶園
福建漳平市永福鎮的臺品櫻花茶園,是福建臺品茶葉有限公司的茶葉生產基地,由臺商謝東慶于1997年投資興建,占地面積1300畝,總投資1.2億元。茶園主要種植軟枝、金萱、翠玉、四季春等臺灣四大烏龍茶良種;同時,套種緋寒櫻、中國紅等櫻花品種近萬株,是海峽兩岸茶業合作重點示范基地。近年來,該茶園以櫻花種植規模全國最大、時令全國最佳、景觀全國最靚的“三最”品牌,成為“大陸阿里山”永福鎮一張新名片。

寧德赤溪村
1995年5月,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22戶畬民成為福建省第一批“造福工程”實施對象,全部遷到赤溪村中心地帶,住進了磚混結構兩層新樓房。此后的20年,12個自然村350多戶畬民陸續遷至赤溪行政村所在地,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歷經“輸血”就地扶貧、“換血”搬遷扶貧、“造血”產業扶貧,“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赤溪村如今走出了一條“旅游富村、農業強村、文化立村、生態美村”的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