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盒子來思考,跨國企業如何打造更可持續未來?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作為跨國企業,應該如何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創造更負責任、包容、可持續的未來?
“踐行可持續發展,應當是根植于公司的DNA,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是長期堅持、久久為功。”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中國區云與行業解決方案部總經理梁雅莉在接受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專訪時說。
她表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日常運營也并非是割裂的,而應當將可持續發展融入進運營的方方面面。同時我們相信,廣泛的合作能夠擴大可持續發展的效應,有助于加速建立一個更負責任、更具包容性、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網: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由于本身特有的包容性與豐富性,與綠色低碳發展等戰略目標高度契合,受到企業、機構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英特爾對于ESG的演進有什么看法?
梁雅莉:ESG的話題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在英特爾看來,ESG并不是短暫的機遇,也不是一個品牌傳播的話題,而是一個基本的價值觀,應該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貫穿到公司的整體運營之中。企業社會責任是英特爾戰略的重中之重,英特爾致力于做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將“科技向善”融入運營理念,滲透到員工的行為和價值觀中,進而擴大影響力,聯動我們所處的產業生態。
早在28年前,我們就發布了公司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多年來,英特爾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初心始終如一。在中國,我們會繼續細化責任承諾,通過人才培養、社區服務、節能減碳等多個領域的持續投入,更加深入地參與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
中新網: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中國將更加注重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需要跨國企業積極融入,深度參與,展現作為,跨國企業紛紛設定自己的減碳目標,英特爾承諾到204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梁雅莉:英特爾承諾在2040年前,在整個運營過程中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包含發電與輸電、制造與全球運營、由英特爾管理的運輸活動產生的直接與間接排放。為此,英特爾為2030年制訂了包括“在全球業務中100%使用可再生電力”、“投資約3億美元用于設施節能,以實現累計40億千瓦時的能源節約”等4項中期里程碑。
除了降低自身業務的碳排放外,英特爾還在努力應對其上下游價值鏈造成的氣候影響,包括原材料提取制造和加工、OEM/ODM 加工與裝配等。英特爾在這一點上的排放策略重點是與供應商和客戶合作,積極采取行動以減少總排放量。英特爾積極與供應商合作以確定需要改進的領域,包括讓供應商進一步關注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的采購,提升化學品和資源效率等。為加快行動進展,英特爾承諾與供應商合作,在相較于不進行投資和采取行動的情況下,于2030年前將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少30%。
中新網:在實現科學減碳、綠色發展方面,英特爾運用了哪些新技術?
梁雅莉:面對科學減碳、綠色發展的要求,英特爾堅持“減少碳足跡”、“推進綠色計算”和“擴大技術手印”。
首先,英特爾在自身生產、設計、制造中踐行最高綠色標準,并盡可能讓工廠的機器、建筑、供應鏈實現智能化,使用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物聯網解決方案,降低運營“碳足跡”。
同時,英特爾長期以來致力于推動綠色計算,例如:在英特爾“綠色數據中心”創新液冷散熱技術中,針對中央處理器CPU采用了創新設計的歧管型單相/兩相液冷水冷板散熱系統,應用于搭載第四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服務器中,可以使CPU芯片表面的溫度分布明顯改善,從而有效降低整機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與此同時,英特爾正牽頭打造“綠色電腦”行業標準,聯合PC產業鏈友商,打造可量產的“綠色電腦”并使之服務于中國企業及行業。
英特爾還“擴大技術手印”,攜手合作伙伴應用英特爾技術減少環境足跡,同時發動員工及社會有生力量攜手推動可持續發展。英特爾還發布“英特爾綠色數據中心技術框架”,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綠色節能解決方案。

中新網:充分的個人成長、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類的共同愿景,但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們依然面臨著挑戰。科技企業作為現今世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能否結合自身實踐介紹一下如何用技術力量賦能醫療、支持教育?
梁雅莉:作為連續25年被教育部認可的最佳合作伙伴,英特爾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都有廣泛涉足,運用自己的創新技術,來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士接觸科技知識、學習數字技能。
英特爾通過教育扶貧計劃,為信息化設備陳舊、匱乏的農村學校捐贈設備;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建立智慧教育生態聯盟,打造360度教育創新解決方案,幫助農村學校通過物聯網連接優質教育資源;英特爾還倡導校企聯盟、創新職教,自2005年以來已通過“英特爾杯”職業技能大賽、雙師型課程等活動,讓國內3萬名高職院校學生受益。
在醫療方面,英特爾與醫渡云在“惠民保”項目中合作——英特爾為醫渡云提供技術支持,協助醫渡云為“惠民保”項目提升平臺的高并發和低延時處理性能,打造更多智能化的系統和應用,更高效、智慧地普惠大眾。
英特爾還與江豐生物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河北、江蘇、四川等地展開宮頸癌篩查的項目。例如,傳統的篩查中,1200的單日制片量需要6個人完成,現在有了AI技術的加持,在制片量不變的情況下,診斷效率從600人次提升到1200人次,是一倍的提升;而診斷識別率從2%提升到了5.14%,也是一倍多的提升;同時,報告的發放時長從僅靠人工篩查的14天縮短到了5天,縮短了60%以上,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中新網:2022年北京冬奧會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作為一家領先科技企業,如何加速創新技術在體育賽事中的使用和落地?
梁雅莉: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漫天流動的風雪在滑冰運動員的腳下實時消散、五百多個孩子如晶瑩的雪花在舞臺上歡笑嬉戲,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背后,是英特爾用創新技術幫助實現開幕式節目的關鍵創意。英特爾以基于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3DAT技術,聯合第三方專業團隊定制開發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演出實時特效系統”,應用在《致敬人民》和《雪花》兩個節目中,將科技之美與唯美藝術和奧林匹克精神傳遞給世界。
3DAT技術不僅應用在節目中,其實它的作用體現在體育運動的很多方面,比如助力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在精準分析運動姿態、聚合運動數據的基礎上,教練員可以在3DAT技術的支持下整理并提出科學訓練計劃和專業策略,有效提升訓練效率,幫助運動員釋放運動潛力,提升競技表現,是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技術。
作為技術領導者,英特爾將繼續憑借在軟件、芯片和平臺方面的深度與廣度的獨特優勢,不僅助力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創造“更高更快更強”的輝煌成績,攜手更多合作伙伴將創新技術加速應用到更廣泛的體育賽事中,也應用到人們生活、工作、娛樂的方方面面。
中新網:數據顯示,英特爾中國的志愿者服務大概達到了9萬個小時,員工參與達到70%。英特爾為何如此重視志愿服務?
梁雅莉:英特爾的志愿精神是我們寶貴的財富,英特爾具備系統的機制和資源,長期支持、組織員工廣泛參與志愿服務項目,可以說 “責任感”已經深深印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這也讓英特爾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能夠更好的為社區和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英特爾的志愿服務由來已久,以“助盲跑”志愿服務項目為例,英特爾已經連續六年支持“助盲跑”活動,讓更多的盲人走出了家門,增強了體質,豐富了見識,找到了幸福,讓他們得到了更多的社會關注和認可。

2022年,英特爾北京志愿者還攜手百位助盲團盲友和志愿者到冬殘奧會開幕式現場以及英特爾冬奧科技體驗中心體驗奧運精彩。其中還有一個故事,在2022北京冬殘奧開幕式點燃主火炬環節,在萬眾矚目下,盲人火炬手李端摸索了多次也未能將火炬棒嵌入主火炬臺。這段時間全場鴉雀無聲,突然,觀眾席上一聲“加油”劃破黑夜,緊接著,全場響起如雷掌聲和“加油”聲,李端終于成功點燃主火炬。現場觀眾那聲讓人破防的“加油”,就來自助盲團的志愿者。雖然看不到光,但是這一聲“加油”和火炬在那個夜晚為眾人點亮了夜空。
英特爾的志愿活動還有很多,比如英特爾成都工廠志愿者已連續九年參與云橋濕地的保護,在濕地生態恢復、設施建設和濕地保護、宣傳教育等多個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2022年國際護士節還組織了“英特爾致敬白衣天使”志愿者活動,向奮戰在一線的抗疫工作者致敬,還有“關愛自閉癥”、“小橘燈公益朗讀”、“生態農場”等諸多志愿者項目,英特爾也將繼續發揚志愿精神,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中新網:能否結合自身實踐,談談對企業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創造更負責任、包容、可持續的未來的建議?
梁雅莉:踐行可持續發展,應當是根植于公司的DNA,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是長期堅持、久久為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企業的日常運營也并非是割裂的,而應當將可持續發展融入進運營的方方面面。同時我們相信,廣泛的合作能夠擴大可持續發展的效應,有助于加速建立一個更負責任、更具包容性、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我們堅信,要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需要重視人的可持續發展。在英特爾內部,我們相信“世界級的人才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核心”,努力構建多元包容的企業文化。例如,為了提升女性職業價值和領導力,我們推出了“技術行業人才多樣化”計劃和相關領導力項目,幫助公司培養女性管理者、女性首席工程師和計算機科學家后備人才等;此外,從X世代(65后)到Y世代(80后),再到Z世代(95后),英特爾都在努力地改變管理實踐來迎合代際變化,尋求可能的平衡點,從而形成合力向前推進。
科技的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要,而半導體技術是數字世界的基石。這賦予了英特爾獨特的角色和優勢,能夠更好地釋放科技的力量,從而在不同的方方面面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站在創新的最前沿,我們希望以對世界更真切的責任感和更精準的行動力,將“科技向善”融入公司的戰略和運營,滲透到員工的行為和價值觀中,去創造更負責任、包容、可持續的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