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中國”如何把握未來創新機遇?
中新網12月1日電 題:“看多中國”如何把握未來創新機遇?
中新財經記者夏賓
“如果說Long China(看多中國)是我們選擇相信的方向,那么Long Innovation(保持創新)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36氪CEO馮大剛近日在“WISE2022”大會上表示,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躺平從來不是一個選擇,因為樂觀、奮斗和創新都有巨大的價值,而悲觀是沒有商業價值的。
近百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等參加“WISE2022”大會,圍繞新經濟的創新變革進行深度交流,通過對各個行業的觀點碰撞和趨勢洞察,共同探索中國新經濟的發展之路。
馮大剛表示,根據這一年的觀察,36氪挑選出了認為未來最具創新希望的八大賽道,包括新能源、SmartEV、XR與元宇宙、機器人等。大會的討論重點將聚焦如何做出真正的技術創新,如何讓中國的新經濟“硬”起來。
看多中國,該如何把握未來機遇?經緯創投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指出,對創業者和投資機構來說,變化每年都在發生,是很正常的事情,關鍵在于要在諸多的變化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然后聚焦并落實執行。
“創新是中國創業者群體的一個特色,當下以硬科技、先進制造、國產替代等創新為代表的創業者們正在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和迭代,把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突破性的創新技術做得更進一步。”張穎說。
把握機遇的前提,在于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形成新動能新優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宋葛龍表示,富有競爭力的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各類經濟政策的重要出發點,真正打牢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微觀基礎。
滴灌通聯合創始人兼主席、香港交易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稱,中國數字化的高度普及和深入,讓金融可以真切地服務小微,可以滲入到實體經濟的深土之中,毛細血管的末梢之中。
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MEG)總經理何俊杰認為,創新是“既要又要還要”,既要攀珠峰,也要接地氣,還要打持久戰。這個過程,處處需要摸著“反饋”過河。
京東集團CEO徐雷直言,守望中國,保持創新,不僅高度契合時代精神,也充分反映了廣大新經濟領域企業的心聲,通過創新驅動實體經濟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是新經濟企業未來要面對的課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