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進博會)復旦大學教授張軍:中國未來科技突圍 社會資本將扮演更重要角色

中新網上海11月7日電 (記者 范宇斌)“中國經濟不可能回到封閉的狀態,它一定是開放的、由市場主導的經濟,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張軍7日在上海舉行的“僑連五洲·滬上進博”——2022華僑華人與中國市場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有韌性,在經歷各種各樣的挑戰之后,依然能夠保持活力。
張軍把中國經濟的崛起視為“奇跡”。他用數據舉例道:“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36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14萬億元,40余年時間翻了三百多倍,這個巨大的經濟總量創造了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的奇跡。”

張軍說,過去十年,中國在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結構轉型上不斷增加投入,包括加強環保在內的一系列主動政策調控,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如今,中國實體經濟出現了大量的高精尖科技項目。張軍認為,在中國將來的科技突圍當中,社會資本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他觀察到,一些新興的科技領域項目和企業開始更多出現在中國的二線、三線甚至四線城市,“小巨人”“隱形冠軍”企業在高度專業化領域中正在快速崛起。

“我非常看好中國經濟未來崛起的道路。”張軍說,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規模還沒有真正發揮效益。未來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將步入一個更多依托中國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產業體系的發展階段。同時,維持國內大循環將托起中國這個龐大的經濟體在未來幾十年的高質量發展。
張軍表示,盡管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沖擊和不確定性,但并不改變中國在未來十年、十五年、三十年經濟發展向好的趨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