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法學聯提醒廣大在法中國留學人員警惕海外詐騙
中新網巴黎11月22日電 全法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全法學聯)當地時間21日提醒廣大在法中國留學人員警惕海外詐騙。
全法學聯在提醒中說,2022年接近尾聲,這段時間是詐騙團伙作案的高峰期。近日,我們收到不少同學遭遇詐騙的消息,經濟損失慘重,令人痛心。全法學聯在此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種最新或常見的詐騙模式,希望幫助大家防患于未然。
一、假冒法國電力集團(EDF)工作人員
這些詐騙團伙會通過郵件或電話與你聯系,使用品牌名稱或虛假論據提供產品、服務或能源合同,甚至通知你,將派遣工人至你家中:
1、假冒第三方能源公司,使用非法手段推銷能源合同。
2、假冒EDF技術人員,到你家中獲取你的電表號碼,從而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終止能源合同,以便與另一個供應商簽訂新的合同。
3、假冒工人,謊稱自己是EDF住房解決方案合作伙伴的一部分,為你進行能源改造工作,比如安裝太陽能板。
EDF官方從不上門施工;EDF不會為在BLOCKTEL上注冊過的用戶提供電話推銷;EDF官方從不需要你提供銀行卡號。
二、假冒消防人員
在法國某些地區,比如Digoin市,從每年的11月中旬開始,會有消防員上門進行募捐的傳統。于是有些詐騙團伙會打扮成消防員的模樣,甚至通知你將派人到你家中進行募捐。且他們出售的消防員日歷上也的確有消防員的照片,真假難辨,令人防不勝防。因此,請大家對所有類型的募捐保持警惕。如發現問題或心存懷疑,請立即與警方聯系。
三、虛假快遞配送信息泛濫
自夏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收到以Colissimo、DPD、UPS或La Poste等快遞公司為名發送的關于快遞配送的短信,聲稱收件人有一個包裹正在等待交付,然而因為關稅、個人稅收申報或運費等原因無法正常配送,必須緊急付款才能收到,短信中還提供了付款鏈接。
法國國家信息系統安全局(ANSSI)指出這類鏈接會將收件人引致一個假網站以獲取受害者的個人和銀行信息,然后騙子可以盜刷或者在暗網上將受害人個人信息出售給其他犯罪分子。
這種騙局的一個變種是讓潛在受害者安裝一個第三方惡意應用程序來竊取機密數據。
四、“虛擬綁架”的詐騙
這是指詐騙分子冒充“xx總領館”等中國駐外機構的名義,通過技術手段冒用總領館和使館的電話號碼,用中文錄音電話致電本地中國留學生,謊稱接電人簽證或護照到期;或稱接電人護照或銀行信息被盜用涉嫌犯罪等,要求接電人按錄音指示按鍵轉接人工服務或回撥某個電話號碼。
上述“套路”都是詐騙分子的布局,他們以此套取留學生的個人信息以及家長的信息并將其用于引導控制學生拍攝自己被綁甚至私密的照片視頻,然后將其保存下來。之后便會設法讓學生關機,使得外界和家長不能與其取得聯系。詐騙分子便趁此時機將“被綁照片”發給家長,騙取高額“贖金”。
“虛擬綁架”騙局新花樣層出不窮,作為留學生的我們請勿輕易透露個人信息。
五、電信詐騙
電信詐騙的案例層出不窮,往往造成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中國駐法使館也通過多種平臺多次發布安全提醒,警示在法中國公民謹防電信詐騙。在此我們重申:
1、不要輕信對方公職人員身份
不法分子往往通過技術手段將電話號碼偽裝成中國駐法國使館、國內公安部門或快遞公司、電信服務運營商的電話,并引導當事人上網核實,從而騙取當事人信任。
2、不要輕信對方提供的文件
不法分子通知接電人因其涉及非法采購郵寄防疫物資、信用卡詐騙、跨境洗錢等卷入重大刑事案件,已被國內公安機關通緝,并通過社交軟件發送偽造的“警官證”、“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使當事人信以為真。
3、不要輕信對方誘導和恐嚇
不法分子往往以“幫助證明清白”或“協助辦案”為誘餌,誘導當事人匯款至所謂“安全賬戶”進行“資金托管”,有的還會誘導當事人拍攝裸照、錄制裸體視頻等“配合調查”。有的不法分子還會以“案情保密”等為由,通過恐嚇手段操控當事人不上網、不與親友聯系、按時匯報行蹤,進而實施詐騙或者“虛擬綁架”。
4、不要輕信理財陷阱
不法分子通過社交平臺與當事人交友、網戀,取得信任后,誘騙其在虛假投資平臺投資、下注。此類平臺往往使用蠅頭小利誘騙用戶不斷追加投資,最后無法取現,血本無歸。不法分子還可能包裝成為“理財大師”,把當事人拉進全是“托兒”的“理財群”實施詐騙。(完)